首页 > 课题指南

《学术交流活动简讯》2018年第6期(总第34期) 第十二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颁奖仪式暨中学数学教育论坛成功召开

时间:2021-04-02 14:45:35作者: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编辑室浏览量:

  2018年12月8日,由复旦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颁奖会暨中学数学教育论坛”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二百多名中学教师参会。本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共产生5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

  苏步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数学教育事业,为发展我国的数学教育、培养科学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是在教育部支持下,为纪念苏步青先生对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贡献,激励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继承发扬苏先生的崇高精神,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设立的,是国内第一个奖励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奖项,也是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的最高奖,在全国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中享有盛誉。

  一、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与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项武义教授和夫人谢婉贞博士捐资并和谷超豪、胡和生院士共同倡议设立“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谷超豪院士仼首届理事长。他们高瞻远瞩,为激励中学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继承与发扬苏步青先生的崇高精神、不断提高数学教育质量、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不仅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并且长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人教社作为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的“国家队”和“主力军”,长期重视与中小学教学一线的紧密联系,关注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多年来,人教社积极资助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研究会,开展年会、研讨会、教学观摩、教学评比等学术活动,累计提供经费资助近600万元。201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本着“植根教育”“服务教育”的理念,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协议,捐赠150万元现金用于“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第11、12、13届的评选工作,为进一步弘扬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得奖人的先进数学理念和优秀教学成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和平台。

  二、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颁奖仪式

  第十二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颁奖仪式于上午9:00正式启动,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分别致辞,他们向获得本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老师们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向苏奖理事会和评委会、秘书处的专家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随后,张院士、黄社长协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杨刚、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来福,分别为5名一等奖获奖教师和20名二等奖获奖教师颁奖。

 

来自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张艳侠老师作为获奖教师代表发言,在发言中,她谈到作为一名教师,能获得苏步青教育奖非常自豪,这份荣誉是激励,更是重任,因此要以始为终,继续前行。为此,她通过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这种信念:一是坚守,即执着于教育这份事业,继续扎根于农村这块土壤;二是创新,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打破,即打破学科、区域等壁垒,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理事会现任理事长李大潜先生发表了讲话,李院士认为中学教育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基础,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无可代替的关键作用和重大影响。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奖教师应该以苏步青先生为光辉榜样,对中学数学的教学改革起到示范的作用,努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和辉煌;同时,努力带动和引领周围的老师,全心全意地投身数学教学改革,不断创造新鲜经验和出色成绩,将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扎扎实实的推向前进。就目前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李院士指出,“概率统计”、“数学建模”及“数学文化”这些部分的内涵是过去没有强调或强调不够的,可能会成为课程实施中一些亟待克服的难点和瓶颈。针对这一情况,这次颁奖会之后特别举行中学数学教育论坛,除了苏奖获奖人的交流发言外,还特邀了四个报告,希望能带来一些观点和启发。

  三、中学数学教育论坛

  苏奖获得者是中学数学教育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他们不仅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育观和独特的数学教学方法。

  来自厦门双十中的赵祥枝老师认为有比职业更高远的育人理想,有比课堂更执着的专业追求,因此他坚持做一名“纯粹的老师”,并且秉承“活力数学”的教学理念。赵老师谈到活力数学就是指向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课堂,思维是活的,数学是有生命的,所以数学教学应该充满生命活力,并和与会老师们分享了活力数学的教学原则、课堂特征、教学方式以及具体的案例。

 

  来自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的张国坤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激兴趣、重哲理。结合实际方能立足,走向哲学可以致远。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毅力是最好的学习保障,因此在教学中,启导学生“玩数学”“寓数于趣,启迪思维”,并且通过计数原理、向量等案例说明如何把数学课上成艺术课,把逻辑的、严谨的、枯燥的、冰冷的数学课变成了自然的、形象的、有趣的、火热的理性思维课。

  除了生动的、鲜活的来自一线获奖教师的经验之谈,针对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和教材编写的报告,更让与会教师从数学和教材总体设计角度深入了解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热点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以“概率破玄机,统计解迷离”为主题,通过生动浅显的案例说明了何用概率统计知识识破玄机、跳出陷阱,比如辛普森悖论等,并且用一首“悟道诗”概括了自己对统计概率本质的领悟:随机非随意,概率破玄机;无序隐有序,统计解迷离。

 

北京师范大学刘来福教授认为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中学讲授数学建模”报告中,他从数学与实际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数学建摸的意义,从思维和能力的角度分析了数学建摸的特征,从实际操作方面介绍了中学数学中开展数学建摸的一些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审李海东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编写,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他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开始,认为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和从整体上理解核心素养,而数学的核心素养是由数学的特点决定的,因此要挖掘数学内在的育人价值,并落实在各个环节。为此,他用具体的教材编写案例说明了教材是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即重视数学对象的获得过程和研究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如问题引领,多样化教学模式等。

  正如苏步青先生所说“休夸桃李遍天下,更盼光风润大千”,他期盼数学教育界的良好风气与光荣传统,数学教育与改革能给整个社会和大千世界不断带来新的气象和正的能量,早日实现振兴中华的梦想。这正是苏步青奖的意义,也是数学教育论坛想传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