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题(优秀课题申报书范例)
镇平县雪枫中学 张秀坤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如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一直是海内外众多教育者孜孜探求的目标。现下我校正如火如荼推进的“6+1”高效课堂,正是基于这一目标。本人结合课堂的实践,总结出了提升“6+1”高效课堂中“议”效率的方法:教师的备课必须充分、小组的建设必须合理、教师必须及时、积极的督导。
关键词: “6+1”高效课堂 充分备课 小组建设 积极督导
一 背景和现状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长远发展,学校领导团队经多方考察学习,结合我校校情、学情,因地制宜,于2020年秋期决定采用“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21年春期开始,学校一方面通过举行“名师观摩课、组长示范课、大比武获奖教师优质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方式大力推广“6+1”;另一方面又通过领导推门听课等多种方式监督、检查老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以求教师熟练使用这一教学模式,正是这样全面推行的势态下,“6+1” 高效课堂模式进入正轨。特别是学校的教学校长周校长在深入课堂,观了二百多节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悟,陆续结集成册《静思手记》、《课改随笔》,每每在关键时刻为我们领路和引航。
在践行“6+1” 高效课堂过程中,同学们最大最明显的变化是: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特别是高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太紧密,显得枯燥无味、甚至无聊,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缺缺,积极性更不会高了。“6+1” 高效课堂给予了同学们最大的自主空间和展示空间,符合了高中生的青春期特点:表现自己,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故他们会积极主动学习,以期自己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显示自己的优秀和与众不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但也有一些不足,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如“6+1”高效课堂中的“议”:即议论、讨论,根据教师出示的探究题目,学生起立按小组讨论,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激活思维,互帮互助。“思”、“议”、“展”是学生主导的三环节,“议”处于中间,它承上启下,它的效率决定着本节课的效果。“议”是学生合作学习阶段,如果组织不力,指导和督导不到位,课堂上很容易出现一些共性问题。从大量的课堂实践和观课中,出现的共性不足可用五句话来概括:①安安静静无言堂②热热闹闹群言堂③少数优生表演场④个别学生休闲场⑤随随便便乱收场。针对上述不足,提升“6+1”高效课堂中“议”的效率,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二 方法
1 备课要充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必须要为胜任这些角色做足准备。“6+1” 高效课堂这种新模式把课堂权力交给了学生,学生有了发问机会,有了“刁难”教师的质疑权,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应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特别要充分预测学生在“议”环节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问题,不至于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和尴尬,真正与学生保持同频共振。
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参与到学校于2021年秋期开始实施的教研组集体备课,导学案编写工作中。集体备课,导学案编写实际上是学校为我们搭建的相互交流、专业发展平台,它们能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三人行,必有我师”。没有绝对的权威、专家,有的人对这个问题研究得深,有的人对另一个问题研究得透,大家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发挥“1+1>2”的效益。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或者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拿出来,共同研讨,往往是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不只是问题解决了,众人划桨开大船吗,还通过辩论,大伙儿都对该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集体研讨,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在二次备课时,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对主备人教案的解读,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编写个性导学案。“议”就是对问题进行讨论。一是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程度适合讨论的问题,以保证讨论时,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一些过于复杂,明显超出本班学生认知的问题,他们无从下手,不但讨论不出什么,还会影响同学们“议”的热情,是以也不需要讨论;而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争辩,在交流中明晰正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句话,教师充分备课,选择同学们“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进行“议”,他们才会有收获。二是要考虑每节课“议”的次数。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应该是有必要的才进行。一节课中小组讨论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 三是要考虑“思”和“议”的时间。只有学生经过充分思考,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相互之间才有交流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认知之前就急于讨论,很容易被别人的想法同化,导致人云亦云。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选择“思”的时间,3-6分钟为宜。“思”是“议”的前提和基础,为确保“议”的质量,要做到“三不”,即无思考不讨论,无见解不讨论,思考短不讨论。同样教师也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选择“议”的时间,力保学生把问题基本议透,为下一环节的“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要对“6+1” 高效课堂进行必要的教学反思,一是每节课后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后面。二是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感受,从而不断地做好调整和完善。
2 小组建设要合理
“议”的形式比较多:小组内有两人之间的讨论、多人之间的争论,也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辩论等。而以小组为主的“议”,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是普遍现象,所以合理的小组建设必定能提升“议”的效率。
(1)小组的构建: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进行“均衡”分组。“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充分讨论,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争。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要的时候可视情况而调整。一般分组以就近原则,6-9人一组为宜。(2)小组组长的确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小组长有很大的关系。小组长人选,不仅仅是要求学习好,更重要的是要求组长愿意帮助组员,有领导能力,组织能力,还要有竞争意识。组长可以是教师任命,也可以是学生选举产生。(3)明确分工: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确定主持人,记录人,主发言人,补充发言人等,确保合作学习活而不乱,议而有效,当然角色可以进行互换。(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讨论时,每个人都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认识。(5)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要实现高效的小组讨论,还需要老师的训练,老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合作,以便形成能力。(6)评价 每堂课小组长负责记录本组组员的打分情况,每周大组长(课代表)根据相关小组长的记载,对同学们进行口头评价。每月,教师组织一次评价包括组员自评、组内互评、组与组互评,并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个人评价结果作为班级评选“文明之星”“学习之星”“质疑之星”“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等的主要依据。总积分高的小组获得“优秀学习小组”荣誉称号。 教师要在课堂上大张旗鼓、郑重的对积分高的个人和小组进行表扬。
3 对“议”进行督导
“议”主要是以小组为主的学生的事,但教师也不能无所事事,当个纯粹的旁观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迈开腿,深入到学生中,承担起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责任。
- 监督 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认为“议”的时间刚好可以说闲话,教师在学生中走动,无形中会震慑他们,促使他们人人都参与合作学习。(2)倾听 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学生讨论声音是否适当,特别是不能过大,以免影响别的小组。一般是主发言人发言,别的组员加以纠正补充,避免自由发挥,一盘散沙,从而影响合作效果。(3)指导 小组讨论应该有序地进行,不能乱哄哄地、一团糟。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小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组的讨论结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学习,扬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4)调控 学生对某些问题的思维没有定势,这与我们思维定势不一样,当学生思维打开后,想到哪是哪,很可能会偏离讨论的目标。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所讨论的目标上来,及时纠偏。在学生遇到讨论障碍,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不能干看着,要适当点拨。
三 影响
1 高效的“议”给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同学们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温暖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让同学们学习的干劲更大了。
2 课堂氛围由枯燥变得热闹,有活力,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同学们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3 学生变得激情、自信、积极、阳光,向上。热烈有序的“议”,成就快乐和幸福课堂。学生人人都参与课堂,全面落实教学目标,都有了满足、愉悦、幸福和成功的课堂体验。
4 同学们不再认为数学是一门干巴巴、没意思的课程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愿望也增强了。
四 反思
1 教师应该收集“议”中即小组合作学习中共性的问题。小组是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均衡”划分的,每个小组的实力是相当的,小组合作中的共性问题说明单靠某一个小组是解决不了的,教师可以提交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或者在关键点处点拨,然后小组继续讨论。这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必须在“评”这一环节加以点明强调。
2 教师应该督促小组记录员在“议”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般,他们根本不具有走一步看二步的实力。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就是因为记录员没有“议”一步记录一步才卡壳进行不下去的。
五 总结
以上三个方法:充分备课、合理的小组建设、对“议”进行积极督导在我所教的班级实施了一个月:以往课堂中只有少数几个尖子学生活跃的情况得以避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之间交流更有效了,尖子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困生也有所收获,课堂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体现在成绩上:我所教班级高三15班和17班第一次天一联考数学二本进线人数为0,第二次天一联考数学二本进线人数为5。所以以上三个提升“议”效率的方法是切实的、有效的、可行的。
作者简介:
张秀坤 ,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得市级课题二等奖,县级和校级课题一等奖。
执教格言:
只有先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
这是水淼·帝国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2-04-10 16:36:07)